刷牙后要漱口防止氟中毒?雨天高压线“滋滋”响是漏电了?
刷牙后要彻底漱口,否则会氟中毒?年龄增长会导致牙龈线后移?“国庆+中秋”双节假期即将到来,出游、回家路上,不妨多了解点科学知识吧!
科普之路任重道远。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、北京市委网信办、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,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、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,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记者与编辑专业委员会、中国晚协科学编辑记者分会、上海科技传播学会、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的支持。这一期科学流言榜是总第139期。
1.刷牙后要彻底漱口,否则会氟中毒?
流言:刷牙后要彻底漱口,否则残留的牙膏沫会无意间被吞掉,导致氟斑牙或氟中毒。
真相:含氟牙膏中的氟化物可以渗透到牙釉质,达到防蛀的目的。而氟化物在牙齿表面停留越久,渗透到牙釉质里的量就越多,对牙齿的保护效果也就越好、越持久。如果使用含氟牙膏后立刻漱口,口腔内的氟化物浓度迅速下降,氟化物在牙齿表面停留的时间过短,将减弱再矿化和抑制脱矿的过程。
有研究表明,刷牙后立即进食或饮水,可使唾液中的氟化物水平降低12—15倍。还有学者研究发现,刷牙后使用水冲洗的儿童,3年龋齿增加率更高。欧洲儿科牙科学会和美国儿科牙科学会等权威机构都建议,将刷牙后冲洗减少到最低限度,从而获得氟化物的最大效果。
氟斑牙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当地饮用水中的含氟量高,而且氟斑牙是过多的氟在牙齿发育阶段进入机体时才会形成,成年人无需担心氟斑牙问题。对于儿童来说,只要家长引导好孩子刷牙后把多余的牙膏沫吐掉,确保孩子不会吞咽牙膏沫就行。不过,年幼的儿童吐出多余牙膏沫的能力有限,并且在刷牙时有吞咽牙膏的倾向,建议12—14月龄以后开始使用含氟牙膏,以此降低儿童氟中毒风险。
而单靠牙膏沫的剂量,远不足以导致成年人氟中毒。2024年的一项研究显示,在刷牙后漱口与不漱口两种情况下,受试者吸收到血液中的氟化物量几乎没有差别。
下雨天高压线“滋滋”响是漏电了?
流言:下雨天高压线发出“滋滋”的声响,说明电线漏电了,要远离。
真相:其实,这并不是高压线漏电,而是高压线在特定环境下的“自然表达”。 高压线在工作时,电压很高,其电线周围的电场强度,很容易就超过空气的电离场强。这时候,就会使空气分子发生电离,进而引发“电晕放电”现象。
在雨天,空气相对潮湿,电阻也相对较低,这就如同给高压电线附近的强烈电场开辟了一条“快车道”。电场趁机将空气中的分子“拆解”成带电的离子,这个过程中就会发出“滋滋”的响声,它属于一种常见的气体放电形式。
要注意的是,这种现象并非只在雨天才出现,晴天时同样会发生。只是晴天时空气较为干燥,电阻增大,致使高压电线的放电活动减弱,“音量”变小。再加上周围环境中各种声音的干扰,这种声音往往就被人们忽略了。
鼎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